> 文章列表 > 迎香穴_治疗鼻炎的第一要穴

迎香穴_治疗鼻炎的第一要穴

迎香穴_治疗鼻炎的第一要穴

迎香:迎,迎受也;香,脾胃五谷之气也。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。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,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,迎香与胃经相邻,所处又为低位,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,故名。

【取穴位置】

迎香穴位于面部,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(在鼻翼外缘中点旁,当鼻唇沟中)。取穴时,用手指从鼻翼沿鼻唇沟向上推,至鼻唇沟中点处可触及一凹陷,按之有酸胀感即为迎香穴.迎香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,连通胃经,大肠经与胃经的经气在此交会。仰靠或仰卧,鼻唇沟与鼻翼外缘中点水平的交点处取穴。

迎香穴位置

迎香穴位置
迎香穴的准确位置图

侧卧按揉迎香穴,轻松通鼻塞

俗语云“不闻香臭取迎香”。感冒、鼻炎等病症经常引起鼻塞,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,特别是夜间鼻塞,严重影响睡眠。

从中医角度看,鼻塞就是气血运行不畅。按揉迎香穴可疏通鼻部经络,再次打开天地之气的通道。具体方法如下:左侧鼻塞需向右侧卧,再用双手食指指腹压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,按揉1~2分钟就可立即解除鼻塞。建议按摩完后,饮一杯温水,有通气之功,可巩固疗效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中医病症:鼻寒,鼻衄,鼻息肉,多涕,目赤肿痛,口眼歪斜,面痛,唇肿,面部如蚁走感,丹毒,荨麻疹等。

西医病症:急慢性鼻炎,鼻窦炎,鼻出血,面神经麻痹,面痒,面肿,胆道蛔虫症,便秘等。

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,指压迎香穴,可以快速止痛。
迎香穴作用

如何治疗过敏鼻炎

点压迎香,快速止鼻血

中医认为,鼻出血是内腑燥热、血气向上逆行所致。按压迎香穴并配合孔最穴,可运化气血,引血归经,快速止鼻血。具体方法如下:先用双手的拇指指腹按压在孔最穴上,再用一个食指按在出血侧的迎香穴上,并保持面部上扬的姿势,1~2分钟内,鼻血即可止住。

按压迎香,除牙痛

迎香穴主治鼻炎类疾病,对感冒、牙痛、口眼歪斜亦有效,配合地仓、四白穴还可治疗面部痉挛;配合四白穴还可治疗胆道蛔虫症。

中医学认为,牙痛多由肾气不足、虚火上浮引起。按压迎香可抑制胃经浊气逆行,保证肠经阳气顺利上行,补足肾气,从而缓解牙痛。具方法如下:先用拇指在双侧鼻翼上下摩擦36次,再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按压在双侧迎香穴上,共50次。

功效指压

端坐位,两手的食指或中指指腹同时点揉鼻翼两侧迎香穴,用力适度,以有酸胀感为佳,每次点揉3~5分钟,早晚各一次。

穴位配伍

迎香配水沟、上星、太渊,治鼻塞不闻香臭。

迎香配上星、肺俞、风池、风府、风门,治多涕。

迎香配囟会、合谷、太冲,治鼻渊。

迎香配上星、合谷、神门、肺俞、心俞、尺泽、囟会,治鼻息肉。

迎香配合谷、上星,治鼻衄。

迎香配太阳、上星、攒竹、睛明、合谷、委中、肝俞、行间,治目赤肿痛。

迎香配水沟、风池、支沟、合谷、曲池、委中,治丹毒。

迎香配合谷、陷谷,治面部如蚁行感,面浮肿。

迎香配下关、翳风、上星、攒竹、水沟、颊车,治面痛。

鼻塞不闻香臭配:人中、上星、太渊(《杨敬斋针灸全书》)。

多涕配:上星、肺俞、风池、风府、风门(《新针灸手册》)。

鼻渊配:囟会、合谷、太冲(《简易针灸学》)。

鼻息肉配:上星、合谷、神门、肺俞、心俞、尺泽、囟会(《针灸集成》)。

鼻衄配:合谷、上星(《简易针灸疗法》)。

目赤肿痛配:太阳、上星、攒竹、睛明、合谷、委中、肝俞、行间(《针灸学简编》)。

丹毒配:水沟、风池、支沟、合谷、曲池、委中(《针灸学简编》)。

口眼歪斜配:承泣、四白、巨窌、禾窌、上关、大迎、颧窌、强间、风池、水沟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。

面部如蚁行感,面浮肿配:合谷、陷谷(《类经图翼》)。

面痛配:下关、翳风、上星、攒竹、人中、颊车(《简易针灸疗法》)。

迎香穴_治疗鼻炎的第一要穴